150T/D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二)
第四章、总体设计技术参数
(1)格栅井
☆ 设置目的:
在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前设置一道格栅,用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
☆ 设置特点:
格栅井设置钢结构,格栅采用人工格栅。
(2)调节池
☆ 设置目的:
生活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化,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并设置预曝气系统,用于充氧搅拌,以防止污水中悬浮颗粒长期的沉淀而导致发臭,又对污水中有机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和处理效果。
☆ 设计特点:
调节池设计为钢结构,埋地式。
(3)调节池提升水泵
☆ 设置目的:
调节池内设置潜污泵,经均量,均质的污水提升至后续处理。
☆ 设计特点:
潜污泵设置1台,液位控制,水泵采用无堵塞撕裂杂物泵。
(4)A级生物处理池(缺氧池)
☆ 设置目的:
由于污水中的有机成分较高,BOD5/CODcr=0.4可生化性好,因此设计采用生物膜法。
因为生活污水中有机氮含量高,在进行生物降解时会以氨氮的形式出现,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标会升高,而氨氮也是一个污染控制指标,因此在接触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带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NO2-、NO3-还原成N2达到脱氮作用,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降解氨氮值。
☆ 设计特点:
内置高效生物弹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能,同时可调节成为O级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时间,提高系统处理效率。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埋地式。
(5)O级生物处理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 设置目的:
该池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附着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
☆ 设计特点:
该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充氧曝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生物接触氧化法以生物膜法为主,并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1)它具有单位体积生物量比活性污泥法多,因而有机负荷较高,接触时间短,处理效率高,有利于缩小处理构筑物容积,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基建投资。(2)污泥不需回流,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行管理简便。(3)系统冲击负荷能力强,这种方法由于填料上生长着大量生物膜,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在间隙运行条件下,也有一定的功效,因此对于排水不均匀的制药废水更有实用意义。(4)挂膜培菌简单。一般7~5天就可以挂膜,在经20天左右驯化便可投入运行。
池中填料采用弹性立体组合填料,该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
易挂膜耐腐蚀不结团堵塞。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对水中气泡作多层次切割,更相对增加了曝气效果,填料成笼式安装,拆卸、检修方便。
该池分二级,使水质降解成梯度,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计采用相应导流紊流措施,使整体设计更趋合理化。
池中曝气管路选用优质ABS管,耐腐蚀。曝气头选用微孔曝气头,不堵塞 ,氧利用率高。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埋地式。
(6)沉淀池
☆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采用三角堰出水,使出水效果稳定。
污泥采用气提法定时排泥至污泥池,并设污泥气提回流装置,部分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也减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埋地式。
(7)消毒排放池
☆ 设置目的:
按国家标准制作,有效消毒停留时间为60分钟以上。在本单元大肠杆菌和其它细菌得到最有效的杀灭,此时出水细菌个数<100个/L。本单元设置溢流排放口。
☆ 设计特点:
消毒池内设计消毒装置,导流板,接触消毒方式。该投加方式具有投加方便,简单安全等特点,经消毒后的水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埋地式。
(8)污泥消化池
☆ 设置目的:
沉淀生物滤池的污泥定时排入污泥池,进行厌氧消化/同时采用间隙好氧混合的方法,通过消化可以减少剩余污泥量约70%以上。污泥池上清液夹带活化污泥回流至缺氧内,剩余污泥定期清理(一般一年清除2次)。调节池、缺氧、好氧、二沉等产气均由ABS管排入高空落水管,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 设计特点:
该池设计为钢结构,埋地式。内置污泥好氧消化系统。
(9)风 机
☆ 设置目的:
供A2/O级生化池、调节池中充氧曝气,搅拌、和污泥提升、污泥消化。
☆ 设计特点:
设置1台。
风机设计选取用济南柳行的曝气风机,该机具有体积小,噪声低,风量足,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
(10)自动控制柜
主机机采用国内优质品牌产品,进行全自动程序控制运行。设在风机房间(需方自理)内。
五、工艺特点
◙ 采用成熟的A2/O生化处理工艺路线,具有良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较好的脱氮功能,以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
◙ 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以适应水质、水量变化的特点;
◙ 调节池内设预曝气,可降低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又可防止调节池污水悬浮杂质的沉淀,不至腐化发臭,大大改善了周围的环境。
◙ 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艺,大大降低污泥的生成量;
◙ 采用新型填料,挂膜快,寿命长,处理见效快;
◙ 充分考虑二次污染产生的可能性,将其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
◙ 采用集中控制、自动化运行,易于管理维修,提高系统可靠性、稳定性。
◙ 系统处理设施全部设置在地表以下,不占地表面积,可作绿化,又利于防冻。
第五章 二次污染防治
一、臭气防治
a、污水站各池体均被密闭,以防臭气外逸。
b、各可能产生异味的池体分别设置空气管进行曝气和好氧消化,从而尽可能减少异味产生。
C、有条件尽量设置臭气高空排放管道。
二、噪声控制
a、设备选型:选用低噪声设备。
b、减振降噪措施:泵、风机选用低噪声型,风机进出口均采用消声器,底座用隔震垫,进出口风管用可挠橡胶软接头等减震降噪措施。
c、确保周围环境噪声:白天≤60dB,晚上≤150dB。
三、污泥处理
a、污泥由二沉池排放,大量回至A级生物处理池,从而减少污泥产量。
b、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泥部分排入污泥池进行重力浓缩和好氧消化分解,从而减少污泥体积,提高污泥稳定性。
c、污泥池内剩余污泥由清洁管理部门定期抽吸外运,从而有效地解决污泥出路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
四、防 腐
本设计方案中土建构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液位以下管道采用优质工程管道ABS,以确保整体使用寿命达三十年以上。
第六章 电气控制和生产管理
一、工程范围
本自动控制系统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所配置,自控专业主要涉及的内容为该污水处理系统中水泵与液位的连锁、报警、风机的交替动作、风机与进水泵的联锁工作,电磁阀的定时工作等。
二、控制水平
本工程中拟采用 程序控制。系统由 控制柜、配电控制屏等构成,为此可专门设立一个控制室。
三、控制方式
本工程装置内所有电动机均采用集中自动控制,电动机连锁由仪表专业的 实现。
四、用电负荷及等级
本污水站总装机容量为1.8150kw,所有用电负荷均为220V低压用电负荷。装置以100%的设计能力运行时。
五、电源状况
本装置所需一路220V电源。
六、电气控制
污水处理系统电控装置为集中控制,采用进口 可编程序控制器,主要自动控制调节池内水泵提升;风机启动及互相切换;电磁阀的定时工作,需要时(如维修状态下)可切换到手动工作状态。
(1)、污水泵
调节池内污水泵(1台)符合以下工况,水泵的启动受液位控制。
a、高液位;报警,启动污水泵;
b、中液位:水泵工作
c、低液位:报警,关闭水泵;
(2)、风 机
风机设置1台,风机8-12小时内交替运行。风机与水泵实行联动,当水泵停止工作时,风机间歇工作。
(3)、电磁阀
沉淀池中的污泥气提阀,每隔6小时工作一次,每次历时10分钟。
污泥消化阀每隔4小时工作一次,每次历时10分钟。
(4)、声光报警
各类动力设备发生故障,电控系统自动报警指示,(报警时间10~30秒),并故障显示至故障消除。报警系统留出接口,可根据业主方要求引至指定地点,以便管理。
(5)、其 他
a、各类电气设备均设置电路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
b、动力电源由本电站提供,进入污水处理站动力配电柜。
七、生产管理
(1)、维 修
如本污水站在运转过程中发生故障,该工程建有事故排放池,污水暂存入该池内,同时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
(2)、人员编制
污水处理站实行24小时连续运转,处理水量6.25m3/h,由于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只需配备一名兼职管理操作人员,负责格栅清渣和日常巡视、操作、维护等工作。
(3)、技术管理
进行污水处理设备的巡视、管理、保养、维修。如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或水质不合格现象,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保证处理系统的正常运化。